不法中介以虚假宣传、诱导退保等手段,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揭示这些骗局的表现形式、手段和危害。
案例一:王某的盲目退保
王某在某公司投保了重大疾病保险,并附加了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2020年6月,王某听信某专业代理退保人士的蛊惑,到保险公司营业场所吵闹、投诉,要求全额退保。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经过核实,发现王某的投保过程并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在多次协商无果后,考虑到事件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公司最终承担了王某的部分退保损失,为其办理了退保。不幸的是,2020年11月,王某身患胃癌,致电保险公司咨询是否可恢复保单,得知保单已退保无法恢复后,王某深感后悔,失去了高达200多万元的保障。
骗局解析:不法中介利用消费者对保险知识的匮乏,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其词等手段,诱导消费者盲目退保,从而失去原有的保险保障。
案例二:孙某的代理费陷阱
孙某经熟人介绍,看到当地投诉代理人的宣传,称可以办理全额退保,不成功不收取任何费用。孙某信以为真,通过信访渠道投诉至监管部门,要求全额退保,并支付了9600元的退保代理费。然而,投诉材料是代理人一手代办的,孙某并不清楚具体内容。经过保险公司的沟通劝阻,孙某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后,表示再好好考虑一下。但当孙某找代理人想要退回所交代理费时,代理人却称代理费无法退回。
骗局解析:不法中介以“不成功不收费”为诱饵,诱导消费者支付高额代理费。一旦消费者要求退费,中介便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导致消费者资金受损。
“代理退保”不法中介的常见手段
1、虚假宣传:不法中介冒充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或法律工作者,或以“与银保监局合作”等名义,通过QQ群、微信群、朋友圈、电商平台等渠道进行虚假宣传,承诺可以办理全额退保。
2、诱导退保:谎称消费者所购买的保险产品存在欺诈行为或已有多名消费者投诉,怂恿消费者退保。
3、控制客户:诱导消费者签署代理服务协议,甚至以扣留保单、身份证件等手段对消费者加以控制,牟取高额手续费。
4、造假证据:提供话术,要求消费者通过电话录音、微信聊天等方式诱骗销售人员回复,进行虚假取证;或者通过伪造微信聊天记录、捏造违规销售的虚假事实,以要挟保险公司全额退保。
5、切断联系:挑唆消费者拒接保险公司电话,阻止消费者与监管部门、保险公司沟通,试图切断消费者正常维权通道。
“代理退保”不法中介的危害
1、失去保险保障:消费者一旦受骗退保,将失去原有的保险保障。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面临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2、资金受损:不法中介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甚至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导致消费者资金受损。
3、个人信息泄露:不法中介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存在个人信息被泄露、买卖的风险。部分不法中介还从事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消费者面临个人信息被恶意利用的风险。
如何防范“代理退保”不法中介?
1、充分了解保险产品:在购买保险产品及资料署名前,务必认真阅读保险条款、产品说明书、投保提示书等合同资料,并针对疑惑及时咨询。
2、谨慎评估退保需求:有退保需求时,应谨慎评估,合理预估退保损失。充分考虑自身风险保障需求,谨慎衡量是否有必要终止保险合同。
3、通过正规渠道维权:如果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相关服务需求,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或服务渠道反映诉求;也可以通过拨打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等方式,向监管部门反映。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不法中介的骗局,通过正规渠道合规办理保险业务,依法理性维权。让我们共同守护您的健康险权益,共创和谐、稳定的保险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