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去医院看病都会刷医保卡,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医保到底是如何报销医疗费用的。
一系列自费、自负、分类自付、自付,看着就头大。
每个字都看得懂,合在一起却傻傻分不清楚。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看一下,它们到底都是什么意思,哪些社保报销了。
实际场景里,出院发票上通常有这些部分:
自费:不属于医保报销的范围,包括自费药、自费项目和自费服务。
比如社保不能报销的靶向药、进口特效药、陪床费、腕带等,这部分费用需要患者自己现金(微信、支付宝、银行卡)支付,这部分费用不能用个人账户余额抵扣。
分类自负:社保可报销部分里面需要自负的内容。
社保可报销的部分里面,也就是通常指的甲类乙类药,其实并不能全额报销。
按照规定,个人也要承担一部分,比如乙类药品或乙类医疗服务项目,社保只能报销90%,个人要自己负担10%。这部分的钱,同样需要自己现金(微信、支付宝、银行卡)支付。
自负:起付线以下,封顶线以上,医院等级不同报销比例不同。
扣除了“分类自负”的部分之后,甲乙类药就能全额报销了吗?
不是的。
除了起付线以下、封顶线以上的部分要自己承担之外,根据医院等级不同,报销比例也不一样。
比如三甲级医院的报销比例一般最高70%,一级医院最高可以到95%,剩下的部分就需要自己自负。
好处是,自负部分的钱可以由个人账户余额付款,不够的部分再用现金支付。
自付:
分类自负+自负的统称
以上,是针对出院总发票上各个需要自费栏目的具体解读。
相信很多人这时候已经蒙圈了,社保到底能报销多少呢?
假设住院花费是一块披萨,要砍掉4刀,才是社保能报销的部分。
第一刀要先砍掉“起付线”。(下方绿色部分)
各个城市不同、就医的医院等级不同,起付线的标准也不太一样,一般是几百到一千多元不等。
这部分费用医保一般不给报销,但是可以用医保个人账户的余额支付。
第二刀要砍掉医保目录外的费用。(左侧青色部分)
就是常说的丙类药、进口药、自费药、自费器材、自费项目等不在医保报销目录内的费用。
比如癌症患者常用的进口靶向药、免疫疗法药物、先进的质子重离子治疗方式等。
这部分的费用不光社保不能报销,还不能用个人账户的余额支付,需要患者纯自费。
第三刀,砍掉的是报销比例。
去掉起付线、自费这两刀,剩下的医保目录内可以报销的部分,也不是全部都能报销。
比如刚刚说的乙类药,虽然在社保目录范围内,也要求患者自负10%。
这部分钱,也不能用个人余额抵扣。
最后一刀,还要砍掉“封顶线”。(上方蓝色部分)
医保给报销的费用里面,如果超过每年的报销额度上限,就不能报销了。
所以叫“封顶线”,一般每年二三十万的样子,不同城市的封顶线不同。
剩下中间的那一部分,才是可以医保可以报销的部分。
根据医院不同、使用的药品、项目不同,医保报销比例一般在百分之六七十的样子。
医院等级不同,报销比例不同。
一级医院的报销比例最高,一般能达到85-95%,像很多社区医院,就属于一级医院。
二级医院报销比例降低一点,一般在70-80%。
像很多大型医院,比如城市中心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仁济医院等,都属于三级医院,这时候报销比例还会降低一些,大概50-70%之间。
详情做了一张图,以杭州为例,大家可以看看
基本上,只要涉及到“进口”这两个字的治疗手段,大多不在社保的报销范围里面。
但往往对于难缠的大病,最先进、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进口药。
如果只有社保,这种情况下真是举步维艰。
所以,医保就像是内衣,每个人都要穿上。
但光有内衣也不够,最好还要配置商业报销,可以补充那些医保不能报销的部分。
那怎补充呢?
最好的方式是:配置好重疾险和医疗险。
医疗险用来报销医保不报销的住院费用,重疾险赔付一大笔钱,拿来做重病期间的经济损失补偿。
看病的钱要有,补偿损失的钱也要有,不然血亏。
新出台的医保药品目录以及热门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