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A股市场触底反弹
本周(5. 10-5.14)A股主要指数触底反弹,周初延续上周下探走势,周中震荡反弹,周五迎来一波普涨行情。两市本周日均成交量8255.57亿元,较上周小幅回落。全周:上证综指上涨2.09%,深证成指上涨1.97%,创业板指上涨4.24%。本周以创业板指生物医药成分股为代表的白马股反弹,带动市场主要宽基指数不同程度走强。
数据来源Wind,2021/5/10-2021/5/14
板块方面,本周医药生物、休闲服务、非银金融等板块领涨,分别上涨7.58%、5.69%、5.48%;而钢铁、有色金属、轻工制造板块跌幅居前,分别下跌4.16%、2.62%和1.80%。前期跌幅较大的板块明显回升,受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影响,前期连续上涨的资源类板块普遍回调。
数据来源Wind,2021/5/10-2021/5/14
资金方面,北向通资金受到外盘走势影响,呈现出先流出后流入的态势,其中周五大幅净流入90.34亿元,为4月中旬以来单日最高,全周合计净流入27.12亿元。
02 通胀交易或进入后半段
国内经济和政策方面,周二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数据,4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食品价格下降0.7%,非食品价格上涨1.3%;消费品价格上涨1.0%,服务价格上涨0.7%。显示国内通胀形势确有抬头但基本符合预期。
周三,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4 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和3%;人民币贷款余额181.88 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和0.8%,4 月社融增量降幅为近5 年最大。社融存量增速放缓说明社融增速已经恢复到常态化水平。
境外市场方面,周三备受关注的美国通胀数据显示4月美国CPI同比增长4.2%,CPI同比涨幅创2008年9月以来新高;核心CPI同比增长3%,核心CPI同比涨幅创1996年1月以来新高,两数据均远高预期,显示美国通胀形势已经相当明确。受通胀高企影响,美欧股市上半周出现一波快速下探,周四开始逐步企稳。
本周主要市场对疫情波动的担忧明显减弱,疫情散发仍对区域市场产生影响。另外受疫情突发的影响,周三台湾加权指数一度跌幅超过8%,全周累计下跌8.43%,创去年3月以来最大周跌幅。
本周大宗商品市场高位剧烈震荡,国内黑色系品种铁矿石、螺纹钢、焦炭等商品期货冲高回落,周振幅均超过8%,商品急涨势头按下暂停键。周五,各主要宽基指数集体拉升,显示通胀预期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正在边际减弱,随着商品价格震荡企稳,通胀交易或将逐步淡出,重点关注下一步通胀交易是否向复苏交易切换。
03 通胀靴子落地,黎明不远
本周市场先弱后强,以创业板为代表的白马股显著反弹,沪指再次接近3450-3500点震荡区间上缘,显示市场情绪有转暖迹象。
本周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以中美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通胀形势明朗,随着通胀从预期向现实的转变,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呈现出“买预期、卖事实”的反馈路径,商品关联标的普遍回落。
从市场逻辑上分析,本周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可控”,说明从目前来看通胀高企-货币政策收紧-资产价格下行的传导渠道并未形成。
下一步随着市场对通胀担忧的逐步淡化,或可以适度关注通胀和经济增长同步走高后的复苏行情。
04 伴读:北边的水,南方的风
5月6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联合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开启了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跨境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新篇章,主要涉及非保本净值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产品。
自此“南向通”投资通道从最初的以QDII为代表的传统跨境证券投资,到针对股市的港股通,针对基金的中港基金互认,再到此次针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跨境理财通”,境内个人投资者进行全球性资产配置的途径不断升级。
港股市场在估值水平、标的稀缺性上具有优势,而且在语言文化沟通上相对美国更为便利,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片天然的境外投资沃土。
估值:安全边际充分,配置性价比高。港股市场投资热度的回升与港股相对于A股的估值优势有关。截至2021年5月14日,沪港AH溢价指数为139.09,总体上显示A股较港股有近40%的溢价,该指数虽较2月份高点有所回落但仍处于2015年以来历史高位。从市盈率来看,恒生指数与上证综指的滚动市盈率大体相当,但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显著低于A股以科创类企业为主的创业板和科创板。
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1/4/30
变革:告别银地保,拥抱新经济。香港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以互联网、生物制药为代表的中国新经济正逐步取代金融地产和顺周期成为港股新的引擎。2019 年以来,港股市场的行业分布中科技类市值占比已经由19%提升到31%,医疗保健类由2 %上升至6%,而金融类由37%下降到20%。恒生指数也加紧调整以适应新趋势,不断增加科技企业比重,指数弹性有了较大提升。
机遇:港版纳斯达克。 恒生科技指数2020年7月27日推出,代表了30家最大的在港上市的科技类公司的整体表现,被定位为继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之后的香港第三大旗舰指数,被称为“港版纳斯达克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主要布局在互联网、半导体、5G等资讯科技类企业,同时也触及医疗保健、工业、非必须性消费等(详见下图)。不同于恒生其他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每季度定期更新迭代,从而及时注入市场新鲜血液,保持旺盛生命力。
数据来源恒生指数公司官网,截止2021/3/31。
随着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回港二次上市或选择直接在港IPO,港股拥有大量A股没有的较为稀缺的中资独角兽企业,恒生科技指数将成为投资者分享国内互联网发展红利的重要投资工具。而且不同于美股的中概互联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的优势在于不存在美国监管政策方面的不确定因素,所以从配置的角度看恒生科技指数未来可能会更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资金:北水南下,恒生科技ETF逆势获捧。截至 2021 年 4 月底,全球共有 13 只与恒生科技指数挂钩的交易所买卖产品,于 5 个不同交易所上市,资产管理总值约30亿美元。近日境内已有7只恒生科技ETF获批,5月11日开始进入募集。其中两只ETF产品募集超10亿,募集仅一天的“日光基”产品再现。在近期市场大幅回调的背景下表现亮眼,凸显投资者对港股投资的信心。
北边的水,南方的风,风生水起
科技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路径,也是未来数十年中国最大的经济红利。2020年以来,恒生科技指数大幅跑赢沪深指数,创新变革后的港股市场具有了瞄准优质赛道,长期投资的潜力。北水南下也或将拉高港股价值洼地的总体估值水平。
我们知道资产的相对配置优势不能代替投资者审慎的风险管理,为了降低投资风险(链接4月16日伴读),同时又不错过投资机会,参与港股市场时应着重考量风险承受能力。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相较于直接购买港股股票,不如选择成熟基金管理人旗下的基金更稳妥。
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
免责声明:市场行情及基金研究、分析和配置方案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配置方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敬请仔细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谨慎投资。
【周市财富伴读】经济数据疲软,周期板块回调.
本周(7. 12-7.16)A股指数呈现窄幅震荡,但主要个股波动加剧,创业板再次上攻遇阻,全周收出长上引线。周四,低估蓝筹板块显著反弹,周五全市场再次出现回调。
A股主要指数窄幅震荡,行情继续接力。
本周A股震荡蓄势,市场或进入热点切换期。
本周A股探底回升,关注板块轮动,等待时机。